為回應知識型經濟的發展,中國語文教育課程的發展趨勢,已由著重讀寫訓練,轉型為聽說讀寫的平衡發展。近十年,口語溝通得到教育當局的大力提倡,漸漸成為語文教育的核心部份。在 1991 年,高級程度會考中國語文及文化課程已設有口語溝通評核 (即席演講和小組討論) 。而在 2007 年中學會考及將在 2009 推行的新高中課程內,口語表達能力的評核比重較前大幅提升。相若的課程 / 評核要求,亦已陸續推廣至初小、高小及初中的課程。然而,由於在第一至第四學習階段內,課程發展時間為時尚短,對應能力指標的評核模式、教學方式及學習模組發展,尚未完全成熟。但口語教材不如書面語教材般:易於保存和整理。 以往對口語評核者的相關研究,能比較完整地紀錄考官及考生間的語言及非語言互動項目,然而,這多屬於英語為第二語言的研究,而且紀錄的均是以成人為對象的受試者 (例如: Wigglesworth (1994) 及 O'Loughlin (1997) 等),未必能符合本港不同學習階段學生的實際情境 。因此,學界亟需進行相關的研究與發展項目,為沒有太多評核經驗的評核人員提供相關參考經驗 (例如:本院培訓的準教師及未具足夠口語評核經驗需要複修的在職教師) 。 針對口語評核的內容不容易保存,因而亦較難與其他同工作分享與交流。為此,本計劃擬基於一個大型的全港性口語比賽 ── 「善言巧論:全港學生口語溝通大賽」,該比賽自 2006 年起舉辦,已蒐集逾百所學校、逾萬人次的口語表述片斷。「口語溝通?育評量的電子化平台」試驗計劃,即以前述的語料庫為基礎。計劃人員會因應不同比賽類型、不同學習階段、不同能力的組別學生,建立一個網上的電子化評核平台。 要把現存語料庫的相關的資料,轉換為電子化格式,除了需要動員大量的人力外,尚需要有經驗的專家學者 / 資深教師,對相關資料作標準性評核,以確保可以予新進評核者作恰當的參考。此外,尚有知識產權和保護私隱的問題,所幸這些問題都在資料蒐集及知識平台發放限制方面,作出恰當安排。
Original language | English |
---|
Publication status | Published - 2009 |
---|
Fung, S. F., Ho, M. S., Lee, K. S., Kwok, W. T., Leung, K. Y., Chau, L., et al. (2009). Teaching development grants final and financial report: Chinese oral assessment training project – A pilot scheme for BEd (Chinese Major) participants. Hong Kong: The Hong Kong Institute of Education.
- Teaching Development Grant (TDG) Report
- TDG project code: T3306
- Period: TDG 2007-2008
- Teaching Development Grant (TDG)
- 口語溝通教育評量的電子化平台試驗計劃 - 針對本校中文主修課程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