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stract
本研究旨在探究粵語連詞「同埋」在香港華語小學生與少數族裔小學生口語互動中的話語標記功能,並對比兩類學生的使用情況。本研究通過設計四個口語互動任務,一共採集了104位10~12歲香港華語小學生和同齡少數族裔學生25小時的粵語口語語料。我們對語料中「同埋」出現的語境、位置、功能進行了分析。研究結果發現:一、「同埋」除了表達原本的並列義,還有話語標記的功能,能起話題延續、話題轉換和填充功能的作用,用於話題延續功能的頻率最高,其次是話題轉換,話語填充頻率最低;二、少數族裔與華語小學生使用「同埋」進行話語標記功能的種類一樣,但少數族裔小學生使用頻率大大超過了華語學生;三、「同埋」出現在話輪首位和內部的頻率與比例在兩組學生中也存在差異。 Copyright © 2023 世界華語文教育學會.
Original language | Chinese (Traditional) |
---|---|
Pages (from-to) | 45-69 |
Journal | 華語文教學研究 |
Volume | 20 |
Issue number | 2 |
Publication status | Published - Jun 2023 |
Citation
延晶和關靖琳(2023):香港華語小學生與少數族裔小學生口語互動中話語標記語「同埋」的使用情況,《華語文教學研究》,20(2),頁45-69。Keywords
- 「同埋」
- 香港少數族裔小學生
- 香港華語小學生
- 話語標記
- Alt. title: The use of "Tungmaai (同埋)" as a discourse marker in the oral interactions of local Chinese and ethnic minority primary students in Hong Kong
- Chinese students in Hong Kong
- Discourse markers
- Ethnic minority students in Hong Kong
- Tungmaai (同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