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stract
粵劇作為一種中國地方戲曲,早在清代便已形成並流行於廣東、廣西一帶,並傳至香港和澳門。香港粵劇在 20 世紀初便蓬勃發展。所謂“省港班”的大型戲班都會到廣州、香港等大城市演出,(黎鍵,2010) 著名伶人代代相承,以師徒制的方式傳承其藝術。然而,到了 70 年代,粵劇面對其他的大眾娛樂,包括電影和流行音樂的競爭,開始漸漸成為小眾藝術,只有較年長的觀眾才會欣賞,而年青一代很少參與學習和傳承這種傳統藝術。本文以粵劇的傳承模式為焦點,分析香港粵劇的師徒制、社區訓練和學院制之異同,並嘗試歸納以上不同的傳承方式的特點,為未來香港粵劇表演人才培訓提出一個新的模式,供有關機構和人士參考。 Copyright © 2016 暨南大学出版社.
Original language | Chinese (Simplified) |
---|---|
Title of host publication | 《變革時代學校音樂教育的挑戰與對策》 |
Editors | 謝苑玫, 郭聲健 |
Place of Publication | 廣州市 |
Publisher | 暨南大學出版社 |
Pages | 172-187 |
ISBN (Print) | 9787566817730 |
Publication status | Published - Sept 20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