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stract
香港幼兒課程與教學發展,由早期欠監管、不合乎幼兒的年齡與需要,漸改變至近年較貼合幼兒全人發展,這實有賴香港政府在不同時期的推動及業界多年來的努力。港英政府統治的一百年間,幼教機構一直是由教會、社圑及私人開辦,港英政府採取少干預政策,對早期幼教的承擔及所投放的資源實是有限。1891年歐德理(Eitel) 在其撰寫的香港教育年報(The Annual Report on Education in Hong Kong for the year 1891 )提議開辦幼兒教育,而當時倫敦殖民地辦公室的回應是:「幼兒教育是奢侈的」,由此可見一斑(Sweeting,1990,頁264)。20世紀60年代以後,因為香港社會經濟轉型,加上精英教育的開始,希望子女提早接受教育的父母日增,幼稚園和托兒所數目不斷增加,但無論在幼兒課程、教學及照顧上,政府仍沒有嚴謹監管。隨着世界幼教發展趨勢,80年代開始,政府對幼教提出政策建議,為幼兒課程發展的方向打下基礎。1997年香港政府推出新一輪教育改革,核心重點是幫助學生透過「終身學習」達至「全人發展」。幼教的方向及其重要性在21世紀的教育改革藍圖中重新被肯定及定位,提倡幼兒課程應是愉快及多姿多彩的,內容要切合幼兒的身心成長及需要(教育統籌委員會,2000)。為了提升幼教質素,特區政府在2016年施政報吿終於宣佈由2017/18學年起正式落實免費幼稚園教育政策。那麼,在頻仍的改革聲中,香港幼兒課程及教學由殖民地社會到回歸後有甚麼蜕變?發展過程中又面對甚麼問題?政府如何推動香港幼兒課程?日後有怎樣的發展趨勢?以上的問題將會在本章內加以討論。 Copyright © 2016 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
Original language | Chinese (Traditional) |
---|---|
Title of host publication | 華人社會的幼兒教育:課程與教學 |
Editors | 黃國茜, 劉寶蓮, 蔡昌 |
Place of Publication | 香港 |
Publisher | 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 |
Pages | 16-47 |
ISBN (Print) | 9789882344891 |
Publication status | Published - 20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