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小學教師流動情況之追蹤研究

陳茂釗, 鄒秉恩, 李傑江

Research output: Contribution to conferencePapers

Abstract

自九零年代開始,本港的基礎教育開始了不同程度及層次的改變:在學校層面方面有學校管理新措施 (SMI) 及學校行政及管理系統 (SAMS) 的引入;在教室層次上,傳統式教學法與活動教學法兩方面的紏纏演進及TOC的引入,對小學課程起了重大的變化;此外,在教師專業發展上,教師學位化及語文基準的引入,對教師有更多的要求;另外,教育學院重整後引致師資訓練模式的結構性改革,與小學學制方面從半日制漸次改為全日制的轉變等,均對教師帶來不同程度的影響。 上述所提到有關本港小學在學校層次、教室層次、教師專業、師資培訓及學制方面的改變,會否影響本港小學教師的流動,進而影響本港小學的教育質素?這是甚具意義的研究課題。另外,本港的小學教師除了要面對90年代開始的排山倒海左的教育改革外,更要同時面對97年主權回歸的疑惑及衝擊、98年至今的經濟轉變,故探討本港教師的流動的情況及現時教師的組群變化實在有其意義。 基於上述原因,香港初等教育研究學會開展了這項探討本港教師流動情況的長期研究,分別在九七及九八年發表了初步之研究資料,研究結果展示了本港小學教師的組群變化 (如年齡、性別、受訓學歷、受訓科目、學位化的速度)、本港小學教師的流動及流失比率的變化、行政改革、課程改革、學制改變等因素對教師流動的影響。 本研究至今共收集了三年的教師流動情況之資料,是資報告之分析,除了交代九六至九八共三個學年度之教師流動情況外,更集中比較及分析三個年度本港小學教師的組群變化 (如年齡、性別、受訓學歷、受訓科目、學位化的速度)、本港小學教師的流動及流失比率的變化、行政改革、課程改革、學制改變等因素對教師流動的影響。此外,是項研究更將比較三年度的整體小學教師的變化趨勢,從而作出評估及分析。研究小組深信,研究結果能提供教師流動狀況之具體資料,而這些資料對日後本港教育的策劃與發展有十分重要的參考價值。
Original languageChinese
Publication statusPublished - Nov 1999

Citation

陳茂釗、鄒秉恩和李傑江 (1999年11月):香港小學教師流動情況之追蹤研究,論文發表於「香港教育研究學會第十六屆週年研討會:探索教育新領域」,香港教育學院,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