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stract
語言作為主要溝通工具之一,在不同地域,不同語言環境,通過各種媒介接觸與交流,會出現各種語言轉移現象。香港開埠150多年以來與內地在文化,民生,經濟,政治等多方面向來就存有不同程度的交流,尤其是兩地詞語,近年來通過不同媒介與途徑,北上南下,相互交融,反映了兩地的社會、人文經濟地位的變化與調整。這種相互的影響有多大多深,即其中「量」與「質」的差別和因由,都是值得思考的新問題。本文以「LIVAC漢語共時語料庫」(www.livac.org)為基礎,分析香港與內地自1997年至今的十五年來,南下、北上的詞語對香港、內地分别產生怎樣的影響,這些詞語的南來北往並不是等同的,出現的高峰期也有差別,反映了雙方的交流與融合的歷程。此外,在語言接觸與文化交融中,詞語互相轉移、融合或替代,既存在相互接受、匯合的普遍性,但同時也存在排外的特殊性,兩者如何達致平衡,總體與社會文化生態的異同和融合有關聯,也是語言本身的功能問題,都值得更深入探索。 Copyright © 2013 澳門理工學院.
Original language | Chinese (Traditional) |
---|---|
Title of host publication | 澳門語言文化研究:2012 公民語言能力研究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
Editors | 李向玉 |
Place of Publication | 澳門 |
Publisher | 澳門理工學院 |
Pages | 170-181 |
ISBN (Print) | 9789996520761 |
Publication status | Published - Sept 2013 |
Citation
鄒嘉彥和蔡永富 (2013):香港回歸後15年內南下北上詞匯分析初探,輯於李向玉編《澳門語言文化研究:2012 公民語言能力研究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 170-181),澳門,澳門理工學院。Keywords
- 詞匯發展
- 語言接觸
- 語言多樣化
- 新詞
- 借詞
- 香港
- 中國內地
- Explorations in 15 years of northbound and southbound words following reunification of Hong Kong with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