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stract
香港進入英殖時期以後,華人社群一直保留蓄婢文化。至二十年代,英國政府開始干預蓄婢問題,同時持人道主義立場的華人知識分子亦響應西方婦女界的請願,挑戰華人士紳階級的特權,以求改善香港婦女的處境,於是展開反對蓄婢運動,並成立「反對蓄婢會」。它是一場早期香港重要的社會運動,反映早期香港的殖民政府在處理華人舊俗與維持管治之間的兩難。在早期香港文學中,反對蓄婢運動更有特殊意義,它代表著早期文學並非只有「涕淚交零」、「才子佳人」的面貌,更有關心社會的面向,其中以黃天石因關注婦女問題而「反鴛鴦蝴蝶」小說最為明顯。 本文以報人小說家黃天石為重心,探討他對於婦女問題的關注,藉以討論反對蓄婢運動如何影響黃天石的小說創作,並論他如何藉由滬穗引入白話通俗小說,以「反鴛鴦蝴蝶」小說為方法,回應香港社會現實,達至另類的藝術成就。
Original language | Chinese (Traditional) |
---|---|
Publication status | Published - Jun 20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