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stract
本文採取聲學實驗的方法,對香港人學習普通話的聲調偏誤進行分析。實驗問卷設計裡使用了三組最小語音配對(minimal pairs),即“夫扶府父”“醫姨椅意”“分墳粉份”,探討三種語境下的普通話聲調:單字調、句末位置(“這個字讀 __。”)以及句中位置(“這個字是 __ 字。”)。實驗邀請了 20 位香港教育大學的本科生進行錄音,包括了 10 位男生和 10 位女生,皆為香港本地人,以粵語為母語。我們請發音人用普通話讀出問卷中的單字和句子。錄音後使用 Praat 軟件進行聲學測量,測出 f₀(Hz) 和時長(秒)的數據。我們再將數據作時長歸一化處理之後,按不同的語境畫出聲調曲線圖,見圖 1。Xu (1997:67) 畫出了北京發音人的普通話聲調聲學曲線圖(單字調),可視為標準普通話的聲調曲線,與圖 1 相比較,即可分析香港人學習普通話的聲調偏誤。
在單字調的情況下,Xu (1997:67) 與本文的數據相比較,我們可發現香港人普通話的第一調與標準普通話相近;第二調末端略微不夠高;第三調雖然也能呈現先降後升的曲折調調形,但是時長不足,發得不夠充分;第四調則明顯下降不足。
在句末音節的情況下,與單字調相比整個聲調系統的調域都輕微下降,第二調也同樣有末端上揚不足的情況;第三調的時長也是沒有額外延長;第四調也是末端未到達最低點。而在句中音節的情況下,第二調和第三調非常接近,這兩個聲調在句中很容易混同。
本文的研究,能對為粵港澳地區母語為粵語的發音人學習普通話發音提供參考,指出聲調容易發生偏誤之處,並且指出語境的不同,對於偏誤的發生也有重要影響。 Copyright © 2018 第十一屆海峽兩岸現代漢語問題學術研討會.
在單字調的情況下,Xu (1997:67) 與本文的數據相比較,我們可發現香港人普通話的第一調與標準普通話相近;第二調末端略微不夠高;第三調雖然也能呈現先降後升的曲折調調形,但是時長不足,發得不夠充分;第四調則明顯下降不足。
在句末音節的情況下,與單字調相比整個聲調系統的調域都輕微下降,第二調也同樣有末端上揚不足的情況;第三調的時長也是沒有額外延長;第四調也是末端未到達最低點。而在句中音節的情況下,第二調和第三調非常接近,這兩個聲調在句中很容易混同。
本文的研究,能對為粵港澳地區母語為粵語的發音人學習普通話發音提供參考,指出聲調容易發生偏誤之處,並且指出語境的不同,對於偏誤的發生也有重要影響。 Copyright © 2018 第十一屆海峽兩岸現代漢語問題學術研討會.
Original language | Chinese (Traditional) |
---|---|
Publication status | Published - Dec 2018 |
Event | 第十一屆海峽兩岸現代漢語問題學術研討會 = The 11th Cross-Strait Symposium on Modern Chinese Language - 香港中文大學, Hong Kong Duration: 07 Dec 2018 → 08 Dec 2018 |
Seminar
Seminar | 第十一屆海峽兩岸現代漢語問題學術研討會 = The 11th Cross-Strait Symposium on Modern Chinese Language |
---|---|
Country/Territory | Hong Kong |
Period | 07/12/18 → 08/12/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