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文準教師對普通話「啊」音變認知研究

梁蘭馨

Research output: ThesisHonours Projects (HP)

Abstract

「啊」音變是普通話獨有的增音現象,能體現出漢語的魅力與色彩,也在語言表達中起著一定的作用。它雖有著嚴格的規範,但出錯率較高,也是學習者的掌握難點。本研究以香港教育大學中文教育學系畢業班的學生為對象,以語料錄音分析的方法,探討四十位中文準教師在接受普通話培訓後對此語音知識的認知,並找出構成現象的原因,就教與學提出相關的建議。 研究發現,受試者對「啊」音變的不同條件的掌握程度介乎 0 至 72.5%。十四個測試點中,有六項音變的符合規範率超過 50%,其餘八個的符合規範比例不足一半。最高符合規範比例的前字為[y]音素的「魚」和[i]音素的「貴」,最低符合規範比例的前字為[-ɿ]音素的「絲」。不符合規範的,主要是欠音變意識,其次是把「啊」 [A]錯誤音變成[ia]。按韻母分類,受試者對舌位前元音、鼻韻母和粵語⬀在且明顯的音素的音變掌握較理想,對於舌位後元音和普通話獨有音素的音變表現有較大的改善空間。按性質分類,受試者對不自由音變的掌握較自由音變的理想,而對於「因連音同化而增音」的音變則呈兩極化表現。 音變掌握的程度與語言的習得、增音便利性以及受試者對音素的敏感度有關。受母語粵語影響,受試者對「啊」傾向以零聲母發音,導致音變不規範率高。而容易習得「 ia」的發音,也導致其成為音變錯誤類型中最主要的表現。增音較便利的,包括舌位和頜骨間開口度大小的因素,音變結果較理想。而受試者對於敏感度較高的音素,也能作較符合規範的音變。反之亦然。建議加強課程設計和教學安排,包括:一、有系統地設計課程,課程應涵蓋音變和其他專業理論,把知識點有系統地呈現;二、將知識點分類講授,幫助學習者輸入符合規範的「啊」音變規律;三、重點講授學習難點,克服音變中不利增音的規律,多予強調和操練。
Original languageChinese (Traditional)
QualificationBachelor of Education (Honours)
Supervisors/Advisors
  • CHAU, Lap 周立, Supervisor
Publication statusPublished - 2017

Keywords

  • 準教師
  • 音變
  • 「啊」音變
  • 認知
  • 普通話語音
  • Honours Project (HP)
  • Programme code: A5B060
  • Course code: CHI4655
  • Bachelor of Education (Honours) (Chinese Language) (Five-year Full-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