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stract
傳統或現代水墨在香港學校的視覺藝術教育中向來有待開發,站在地域上,香港自然是中西文化交融最成功地方之一,視覺藝術教育卻未正視此特質。雖然多年來偶有熱心水墨教育者申請基金舉辦活動,但正規中、小學課程仍然未能平衡中、西方藝術教育。
文章通過行動研究探討在香港這特殊地理位置下,學校水墨教育可能應用的教學法。筆者在教學行動研究中加入現代和當代水墨的觀念元素和創作技法,並試以電腦方式加入草稿構想佈局,模仿傳統水墨中「搜盡奇峰打草稿」或臨摹不同古賢作品後重新結構自己作品方式-如謝赫「六法」中的「傳移模寫」後,自己重新構想「胸中幽壑」的方法。大量的電腦資料庫有助學生作構圖拼合(用 photoshop 軟件 ),省略了大量造型描摹時間,更易專注於用筆和墨韻的學習和練習。
大會主題為「挑戰與轉化」,香港學校水墨畫教學應透過研究與時並進。除了考慮香港中、西文化交融的特質外,亦可以嘗試在傳統的創作媒介中結合現代主題和科技應用,讓年輕一代有機會通過學校視覺藝術教育接觸到中國傳統藝術,期望達致「轉化」學校視覺藝術教育長期忽略水墨畫教學的慣性和價值觀。 Copyright © 2020 Author(s). All rights reserved.
文章通過行動研究探討在香港這特殊地理位置下,學校水墨教育可能應用的教學法。筆者在教學行動研究中加入現代和當代水墨的觀念元素和創作技法,並試以電腦方式加入草稿構想佈局,模仿傳統水墨中「搜盡奇峰打草稿」或臨摹不同古賢作品後重新結構自己作品方式-如謝赫「六法」中的「傳移模寫」後,自己重新構想「胸中幽壑」的方法。大量的電腦資料庫有助學生作構圖拼合(用 photoshop 軟件 ),省略了大量造型描摹時間,更易專注於用筆和墨韻的學習和練習。
大會主題為「挑戰與轉化」,香港學校水墨畫教學應透過研究與時並進。除了考慮香港中、西文化交融的特質外,亦可以嘗試在傳統的創作媒介中結合現代主題和科技應用,讓年輕一代有機會通過學校視覺藝術教育接觸到中國傳統藝術,期望達致「轉化」學校視覺藝術教育長期忽略水墨畫教學的慣性和價值觀。 Copyright © 2020 Author(s). All rights reserved.
Original language | Chinese (Traditional) |
---|---|
Title of host publication | 2018國際藝術教育協會亞洲區(香港)研討會暨第七屆世界華人美術教育大會論文集 |
Editors | 黃素蘭, 陳怡倩, 洪詠善 |
Place of Publication | 香港 |
Publisher | 香港教育大學文化與創意藝術學系、香港美術教育協會 |
Pages | 59-69 |
ISBN (Print) | 9789881201751 |
Publication status | Published - Apr 2020 |
Citation
劉瑩(2020):香港中學水墨畫教學法探究,輯於黃素蘭等主編《2018國際藝術教育協會亞洲區(香港)研討會暨第七屆世界華人美術教育大會論文集》,(頁59-69),香港,香港教育大學文化與創意藝術學系、香港美術教育協會。Keywords
- 水墨教育
- 香港中學水墨畫教學
- 現代水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