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stract
本文擬從訓詁、義理並進的方式重探「天」的意義架構。從古文字、天文、曆法、神話等各種證據考察,殷人「天」的觀念已經相當豐富,一則植根於自然天象循環,二則以日月時辰命名天子,三則借用象徵人體的「人」字突顯其首腦部位以譬喻「天」字,四則以尞祡饗祭表達對上帝的尊崇,五則重視天子之登天。「天」字造字之原理實已為後世天人思想的遠源,尤堪注意。日與月亮影響人類生活至鉅,不但為農業所重視,也是殷、周帝王用以宣示政治綱領的最高觀念。殷人尚陰,周人尚陽,本諸天象,施用於政治教化,恐非後人託古附會,而是歷史事實。周滅殷商,承襲殷人天道終始循環之理,進一步標舉了主變、尊崇陽剛的精神,貴陽而賤陰,突顯「初、終」循環的自然之理和動態規律,並引申喻指人事的成壞興革,強調天命靡常,更注入尚德的意志,規範天命為帝王所獨有。借馮友蘭「五義」之說,殷人之天,實以自然及物質之天為基礎,又蘊含若干主宰意味,且具有浪漫神話色彩。周人加強了人文意識,注入尚德、尚陽、剛健、主變的成分,既涵括了主宰、自然的意識,已為戰國以降義理之天、運命之天打下基礎。 Copyright © 2015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Original language | Chinese (Traditional) |
---|---|
Pages (from-to) | 63-99 |
Journal | 中國文哲研究集刊 |
Volume | 46 |
Publication status | Published - 2015 |
Citation
鄭吉雄(2015):釋「天」,《中國文哲研究集刊》,46,頁63-99。Keywords
- 天
- 天道
- 天命
- 曆法
- 三正
- 陰陽
- Alt. title: On “Tian” (Heav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