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stract
教育是一門專業,也是個人心靈的召喚。一個人立志教書,研習有關學科、接受專業培訓,畢業後盡忠職守教學,就是專業教師。從自己心靈出發,本著奉獻精神,每天、每事選用最好的途徑,教好學生、做好學問、反省自己的社會角色,就是回應自己心靈召喚的教師。 教統局師訓會 (ACTEQ) 發表了「教師專業能力理念架構」,為教師訂定「專業能力」指引的「基本要求」、「勝任」水平和「卓越境界」。 「能力架構」,源於戴卓爾時期的英國,是從工商界引進到非謀利事業的一種「問責制」,也就是「管理主義 (Managerialism)」和「表現主義 (Performativity)」的體現。這是近年世界各地教育改革的一大環節。面對教改浪潮,很多好老師都往往產生了「怠倦 (Burn Out)」,顯示教師既需要專業能力,更需要心靈修養。 本文擬從儒家、佛家和基督宗教傳統,探討教師心靈修養的問題。以儒家為例:精神價值建基於「仁」。「仁」是「兩個人相處的道理」,也是「果實裡帶有生命力的種籽」。一位回應自己心靈召喚的教師,教導每一位學生的時候,都堅持「兩個人相處的道理」,也堅持忠於自己的智性、感性和德性的成長,經常反省自己的社會角色,把「帶著生命的種籽」,傳遞給下一代。
Original language | Chinese |
---|---|
Publication status | Published - 2005 |
Citation
陸鴻基 (2005年12月):超越專業能力:教改潮下的教師心靈,論文發表於「香港中文大學教育學院四十周年紀念國際研討會:教改潮下的教師領導和教育協作的發展」,香港中文大學,中國。Keywords
- 教師使命感
- 心靈修養
- 怠倦症 (精疲力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