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stract
「茅山派」或「茅山宗」,是現代中國道教論述著作中的常見用語。它泛指陶弘景 (456 – 536) 在茅山修道著書、營設道館、招聚弟子,艱苦建立的道教派別。自陶弘景以後,茅山派經歷了南北朝末、隋唐、兩宋的發展階段,一直至元代,才跟其他道教宗派合併成正一派。當學者描述或探察中國道教發展的過程時,就不免涉及「茅山派」的出現與傳播。然而,目前道教學者對「茅山派」的存在及流佈提出質疑。本文將以「茅山派」的實義為討論中心,將先綜合當代頗具代表性的有關「茅山派」的兩種看法,繼而探討茅山派的成立,然後分析茅山派與「上清」的關係,以展示「茅山派」的真實意義。 Copyright © 2008 上海古籍出版社.
Original language | Chinese |
---|---|
Title of host publication | 華學 |
Editors | 饒宗頤 |
Place of Publication | 上海 |
Publisher | 上海古籍出版社 |
Pages | 1545-1560 |
Volume | 9/10 |
ISBN (Print) | 9787532549078 |
Publication status | Published - 20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