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析《英粵字典》(1859)中的文白異讀

林建平, 謝雪梅

Research output: Contribution to conferencePapers

Abstract

《英粵字典》(AN ENGLISH AND CANTONESE POCKET-DICTIONARY)由英國傳教士JOHN CHALMERS M.A. (湛約翰 1825-1899)編著,1859年,MISSIONARY SOCIETY’S PRESS 倫敦會香港分會出版。印刷本字典收藏於美國MICHIGAN 大學圖書館。本字典頗受歡迎,多次重印,1872年重印時改名《粵語袖珍字典》(A Pocket Dictionary of the Canton Dialect)。全書記音系統沿用Dr. Williams’ Tonic Dictionary 中的符號,略有增刪,在音節的右上角使用符號,表示陰上和去聲(高平、低平、高入不標示符號)。對n/1聲母、零/ng聲母,以及入聲韻尾-p-t-k等,準確記錄。本字典為了想學說粵語的人士而編寫,始於英文“An”,對應中文“一”字 (yat),終於“Zone”(帶道,taai-to),不設例句,字典正文共159頁,約5500多個詞條。名為字典,實際上是一本輕便裝的英粵對照詞典。
《英粵字典》(下稱《字典》)雖然沒有使用“文白異讀”這個術語,但對某些字詞,標記為(COL),即Colloquial 的簡寫,顯示了158年前粵語口語音的現象。全書記錄了98條口語音(COL)詞例。詞例相當豐富,有助人們追踪百多年來粵語文白異讀的變化軌跡。
研究發現︰(一)百餘年間,粵語古今口語音(COL)基本相合,例如︰“投”(Fling),《字典》標記為(COL)wing。“扔”字在現代粵語讀書音讀“仍”[jing⁴],口語音讀[wing¹]。 可見,“扔”的文白異讀早就存在,沿用至今。(二)部分粵語口語音字詞只記音,不記字(有音無字),例如︰“符合”(Coincide)的口語音(COL)標記為ngaam;“來”(Come)的口語音(COL)標記為laai或li。今人分別造粵字“啱”、“嚟”表示。對這些後起的粵字,《字典》提供了過渡時期的歷史印記,便於追踪歷時變化。(三)《字典》中,“逆”字粵語文讀yik,白讀ngaak,例如︰單用“逆”(Against),讀ngaak;“逆風”的“逆”讀ngaak;“叛逆”的“逆”文讀yik。老派粵語“逆風”、“逆水”仍讀ngaak音。《字典》保留了“逆”字文白異讀的歷時線索,與現代粵語文白異讀相符。(四)調查還發現,文白異讀存在着新老兩派的差異,老派粵語保留了文白異讀多一些;新派粵語的文白異讀有萎縮、甚至丟失的傾向。
總的來看,對粵語文白異讀的記錄,《字典》有助追源溯流,揭示文白異讀的發展歷程,在早期粵語文獻中,填補了空白。 Copyright © 2017 第二十二屆國際粵方言研討會.
Original languageChinese
Publication statusPublished - Dec 2017
Event第二十二屆國際粵方言研討會 = The 2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Yue Dialects - 香港教育大學, Hong Kong
Duration: 08 Dec 201709 Dec 2017

Conference

Conference第二十二屆國際粵方言研討會 = The 2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Yue Dialects
Country/TerritoryHong Kong
Period08/12/1709/12/17

Citation

林建平和謝雪梅(2017.12):試析《英粵字典》(1859)中的文白異讀,論文發表於「第二十二屆國際粵方言研討會」,香港教育大學,香港,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