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學與文學詮釋中的「感鬼神」:歐陽修及其同時代人觀點

Research output: Contribution to conferencePapers

Abstract

歐陽修否定《詩經》神跡異說,但其〈感二子〉卻連用五個奇事狀寫蘇舜欽、梅堯臣死後異象。慶曆二年他在〈問進士策題〉提出「詩之言,果足以動天地、感鬼神乎?」的命題──歐本人對此有何看法?
本文考察歐陽修筆下感鬼神書寫,以之聯繫宋人觀點,指出:1. 歐屢以「天之產奇怪」、「覷天巧」、「天公憎」比喻蘇梅,這既沿襲韓孟及唐宋人筆法,也反映歐未因否定經學詮釋的怪事,限制其創作中的感鬼神想像,這和歐及宋人寫作「因體而異」的觀念有關;2. 歐清楚區分「詩人之意」和「聖人之志」之別:詩人不都是聖人,但若「因時之得失,鬱其情於中,而發之於詠歌」,「詩之言」亦可與天地神人交感;3. 歐否定的鬼神主要指魂魄觀念、鬼怪,以及與天道人事矛盾的怪變;但就「達天地之和而與人之氣相接」的概念而論,歐認為天地神人無以異,所以他說:「天地鬼神之理可以無乎?曰有而不異也。」換言之,歐從氣應觀念,承認詩歌確可感鬼神。此外,歐陽修詮釋感鬼神的意義更在於,他從理論上連接了「《詩》之感鬼神」與「『詩』之感鬼神」這兩個覿念,表明《詩經》以降「窮愁感憤、罵譏笑謔」的詩歌,同樣能體現《詩經》傳統,並可與天地接,與鬼神交。 Copyright © 2018 第八屆語文教育與思想文化學術研討會.
Original languageChinese
Publication statusPublished - Dec 2018
Event第八屆語文教育與思想文化學術研討會 - 臺中, Taiwan, Province of China
Duration: 21 Dec 201821 Dec 2018

Conference

Conference第八屆語文教育與思想文化學術研討會
Country/TerritoryTaiwan, Province of China
City臺中
Period21/12/1821/12/18

Citation

馮志弘(2018.12):經學與文學詮釋中的「感鬼神」:歐陽修及其同時代人觀點,論文發表於「第八屆語文教育與思想文化學術研討會」,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台中市,台灣。

Keywords

  • 歐陽修
  • 鬼神
  • 經學與文學
  • 蘇舜欽
  • 梅堯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