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語間接賓語標記的發展和相關語法現象

Research output: Contribution to journalArticlespeer-review

Abstract

本文討論雙賓句中的間接賓語標記,即“小王給小張送五百塊”中的“給”。大部份現代漢語方言的間接賓語標記都由雙賓動詞通過語法化而形成,如官話的“給”、客語的“分”、閩語的“乞/互/與”、吳語的“撥”和粵語的“畀”。不過,過去百多年,粵語出現過兩個間接賓語標記:“過”和“畀”。“過”盛行於十九世紀至二十世紀初,二十世紀四十年代之後,“畀”取代“過”。雖然由雙賓動詞和趨向動詞語法化為間接賓語標記在語言類型學上頗為普遍,但是值得我們探討的是為什麼“畀”會取代“過”?當中的演變過程和機制是什麼?本文結合粵語早期語料和現代從化街口方言田野調查資料,歸納出這個歷時語法演變所涉及的一些語法和語義特點。 Copyright © 2010 北京大學中國語言學研究中心.
Original languageChinese (Simplified)
Pages (from-to)189-210
Journal語言學論叢
Volume42
Publication statusPublished - 2010

Citation

錢志安 (2010):粵語間接賓語標記的發展和相關語法現象,《語言學論叢》,42,頁189-210。

Keywords

  • 雙賓句
  • 間接賓語標記
  • 語法化
  • 語言類型學
  • 粵語歷時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