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stract
19世紀基督教傳教士來中國傳教,首先任務是將聖經翻譯成中文。在1810-1860期間已有10個中文文理譯本,由於這些譯本未能通用,各地方言聖經譯本因應需求相繼出版。在廣州、香港、澳門的傳教士先後把聖經翻譯成粵語字及羅馬字。1862年Charles Finney Preston 首先用方言來翻譯《馬太福音》及《約翰福音》,1867年Wilhelm Louis 用Lepsius拼音方案來翻譯《路加福音》。 我們看到在粵語拼音發展史中,Williams (1842) 、Chalmers (1859) 等傳教士為粵語教科書及工具書上所制定出來的拼音方案都被用家肯定。為什麼羅馬字聖經不採用這些方案呢? 鄒嘉彥、遊汝傑(2001) 指出Lepsius 是19世紀的權威,中國很多言羅馬字聖經的拼音方案也是在Lepsius 方案的基礎上制定的。第一本粵語羅馬字聖經(1867)採用Lepsius 方案是否說明了它真的比當時其他方案優勝? 我們發現該方案在往後的粵語羅馬拼音版聖經沒有再出現過。如果這個方案這麼好,為什麼它只出現一次呢?其實,從1892年開始粵語羅馬拼音版聖經採用「Standard Romanization (標準羅馬方案)」。為什麼Lepsius 方案在兩年後即被另一個方案取而代之呢? 為了探討以上這些問題,我們將會分五部分進行研究︰1) 追查第一本粵語羅馬字聖經採用Lepsius 方案的原因、2)了解該方案的特徵、3) 拿幾個早期粵拼方案與Lepsius 方案作比較分析、4) 深入探討該方案曇花一現的原因。
Original language | Chinese |
---|---|
Publication status | Published - Dec 2013 |
Event | 第十八屆國際粵方言研討會 - 香港科技大學, 香港, China Duration: 07 Dec 2013 → 08 Dec 2013 |
Conference
Conference | 第十八屆國際粵方言研討會 |
---|---|
Country/Territory | China |
City | 香港 |
Period | 07/12/13 → 08/12/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