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stract
目標為本課程,推行至今,已有好一段日子了,來年這個課程將會開展第二階段的課程。中國語文科目標為本課程的施教,和數學和英文一樣,是強調傳意、探究、構思、推理和解決問題學習方法的傳授。而教學的方式,是強調了情境教學,提供了學習情境,引導學生學習。我們覺得這是個很好的概念。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由已知到未知,是很好的學習過程,也配合了目標為本的「探究」和「推理」的學習方式。在現行的教科書中,也提供了學習的情境,由教師引導學生學習。可是,我們也該想一想,教科書的使用者,除了老師之外,還有學生。事實上,教科書的主要對象是學生。在很多學校還沒有推行校本課程之前,教師所倚賴的,便是教科書了。教科書的所提供的「學習情境」,能否配合學生的已有經驗呢?能否配合到語文的學習目標呢?這都是值得關注的問題。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試從教材所列的「情境」作出探究,看看這些「情境」和學生已有經驗的關係。本研究將分析現行四套小學中國語文的教科書所採用的教材和分析他們在情境上的設計,然後向三所施行了三年目標為本課程的小學三年級的同學作問卷調查,分析課文所提供的情境和他們生活的經驗,探討課程和教材的設計,以作為增閏課程和教材的參考。
Original language | Chinese (Traditional) |
---|---|
Publication status | Published - Nov 199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