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行使團擔任文化媒介的朝鮮譯官: 以金慶門為研究中心

Research output: Contribution to journalArticlespeer-review

Abstract

明清時期的燕行研究,近年成為東亞文化交流史研究的顯學,藉朝鮮使臣前往北京及中國各地的紀錄—「燕行錄」作探討中心,以勾勒出朝鮮王朝歷代的中國觀及如何因燕行而促使朝鮮王朝文化、經濟甚或政治的轉型。同樣亦可從燕行錄觀察到明清時代的中國社會及政治形態,以更廣闊的視野還原帝國時代的中國歷史。以往研究多然忽略了這些參與「燕行」的朝鮮使臣,大部分不能以漢語與中國官員及平民溝通,需依賴譯官作溝通的媒介。換言之,譯官在使團中的工作,對於朝鮮使臣甚至整個社會的中國認識及對燕行的看法,起了別具意義的功能。因此,探討譯官在使團中的種種活動,有助於重新審視中韓關係及東亞文化關係史的交流過程及其細節。本文嘗試利用1721年由趙泰采和李正臣率領的燕行使團作為探討中心,討論使團譯官金慶門如何因其身分、學識及溝通技能,為使團成員處理各種問題,並讓他們了解更多在中國及北京使行期間的種種見聞及資訊。由此可見,朝鮮譯官成為了中韓之間文化交流活動的關鍵媒介。Copyright © 2015 漢學研究中心.
Original languageChinese (Traditional)
Pages (from-to)345-378
Journal漢學研究
Volume33
Issue number3
Publication statusPublished - 2015

Citation

羅樂然(2015):燕行使團擔任文化媒介的朝鮮譯官: 以金慶門為研究中心,《漢學研究》,33(3),頁345-378。

Keywords

  • 朝鮮譯官
  • 清鮮關係
  • 燕行使
  • 金慶門
  • 李正臣
  • Choson yokkwan
  • Qing and Choson
  • Yonhaengsa
  • Kim Kyong-mun
  • Yi Chong-sin
  • Alt. title: Choson Yokkwan as cultural agents in the Yonhaengsa missions: Kim Kyong-mun as a case stu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