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stract
自漢以降,學者多信孔子(551—479B.C.)作《易傳》而無異說。北宋歐陽修(1007—1072)始疑《易傳》作者非孔子,清人崔述(1740—1816)《考信錄》踵事增華,再經康有為(1858-1927)推波助瀾,至二十世紀的古史辨運動達到最高峰。學者除疑《易傳》作者非孔子,又因認定《易》為卜筮之書,進而懷疑孔子是否確有讀《易》、傳《易》之事。近五十年來,學界多方探討孔子與《周易》經傳之關系,加以馬王堆帛書出土所提供之新材料,學者多重拾傳統說法,肯定《易傳》與孔子之關系。本文以時代為序,介紹各時代學人較具代表性的看法,并簡要評述其主張及研究方法,期有助于厘清此一問題的根源、歷史發展及其影響。 Copyright © 2015 湖南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
Original language | Chinese (Simplified) |
---|---|
Pages (from-to) | 62-76 |
Journal | 船山學刊 |
Volume | 2015 |
Issue number | 3 |
Publication status | Published - 2015 |
Citation
鄭吉雄和傅凱瑄(2015):《易傳》作者問題檢討(上),《船山學刊》,2015(3),頁62-76。Keywords
- 《易傳》
- 《易經》
- 孔子
- 疑經
- 古史辨
- 經傳分離
- 傳承經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