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香港地圖中的“埔”

張洪年, 片岡新

Research output: Chapter in Book/Report/Conference proceedingChapters

Abstract

“埔”是香港地名中的常用字。李如龍(1998、2002)指出“埔”常見於廣東、福建地名,在凡閩客語區“埔”表示“平地”,而在粵語區則表示“水邊”。香港屬於粵語區,但細查“埔”的地理分佈,我們發現以“埔”為名的地方,有時出現在水邊,有時出現在平地。此外,在不同年代的地圖及史料中,“埔”字地名或寫成“莆”、“埗”等,使人懷疑這些不同的寫法其實都是同名異字。一直以來學者很少從地名學的角度探討香港境內的“埔”字的用法。本文試搜集不同年代的香港地圖中帶“埔”的地名,對其進行分析,探討粵語中以“埔”為通名的地理特征和語音形式,並對粵語“埔”的來源進行初步探討。 Copyright © 2011 暨南大學出版社.
Original languageChinese
Title of host publication《南方語言學》
Editors 甘于恩
Place of Publication廣州
Publisher暨南大學出版社
Pages5-15
Volume第三輯
ISBN (Print)9787811358469, 7811358468
Publication statusPublished - 2011

Citation

張洪年和片岡新(2011):早期香港地圖中的“埔”,輯於甘于恩編《南方語言學》第三輯,(頁5-15),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

Keywords

  • 地名學
  • 香港
  • 地圖
  • Alt. title: “Pou” in early Hong Kong maps: A toponymic study of a generic place na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