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stract
本文是對現代語文教育的一個反思,筆者發現了一個奇怪的語文現象:學生對溝通工具選擇的標準與語文教育的偏重方向,差異甚大。現時語文教育的訓練比重次序是:文字表達、語文表達、圖象表達 (自最重視到最忽視);而一般學生在現代社會中接受資訊方式的常用序,則是上述傾向相反。本文試以分析漫話、連環圖及粗鄙的口頭語在溝通中的特性,找出學生選擇這些溝通工具,而放棄文字表達為本工具的理據何在。結果發現學生以容易掌握作為選定溝通方式的標準,這是合符工具理性的,反之如果堅持以文字表達為主的訓練,反不易提出符合教學效益的理據來,這說明了現時語文教育的方式確有檢討的必要。然而,卻不表示傳統的訓練方向完全不足為法,是故筆者就文、語、圖三種溝通方式的特性,作較深入的分析,說明三者各別的適用場域,並以中國文字的發展歷史作証,指出容易掌握並非溝通工具選擇的唯一準則。以上的厘定清工作有助確定訓練目標,減少混淆,提高教學效益。進一步而論,我們除了區分工作外,更需考慮上述三種溝通方式結合運用的可能,及其在不同媒體下的適用效度等問題,本文將以一些日常生活的溝通個案作為示例來說明其運作方向。最後在語文教育訓練的改革方向,部份學者已提出一些改善的方案,試指出現代多層次溝通的引導方式及其效用,與同工研討。
Original language | Chinese |
---|---|
Publication status | Published - Nov 199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