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stract
本文討論了十八世紀以考據學為中心的知識論述的若干複雜性,主要包括考據學家戴震獨特的思想理趣與現世關懷,與其他考據家頗不相同;也討論了清末民初學者評論戴震時各說各話的情況。本文也就近數十年來東西方學者討論戴震時比較忽略的劉師培的意見,加以分析,借以說明劉氏的開創之功。戴震作為一位十八世紀的重要學者,以社群意識灌注到儒學研究中,顛覆了宋明理學道德形上學的架構,使知識分子“求知”的目的,從心性之學更多地轉向社群的研究與服務,推動了近世中國知識重構的歷史巨輪。但另一方面,“‘惡’的根源何在?”是一個一直困擾着傳統儒家學者的老問題。戴氏受困於“性善”說的框架,使他始於無法以適切的態度針對個人心性之“惡”和社群集體的“惡”提出分析和解決的辦法。過去很多學者認為他的思想近於荀子,似是而實非。如果戴震真能汲取荀子思想精髓,也許他的思想將有更強的現代性意義與貢獻。 Copyright © 2007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Original language | Chinese (Simplified) |
---|---|
Title of host publication | 中國哲學與文化 |
Editors | 劉笑敢 |
Place of Publication | 桂林市 |
Publisher |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
Pages | 195-217 |
Volume | 第一輯 |
ISBN (Print) | 9787563365456 |
Publication status | Published - May 2007 |
Citation
鄭吉雄(2007):戴東原研究側論,輯於劉笑敢主編《中國哲學與文化》第一輯,(頁195-217),桂林市,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Keywords
- 戴震
- 劉師培
- 章太炎
- 性善
- 性惡
- 孟子
- 荀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