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stract
《吳興華全集》五卷今年初面世,重新喚起各方對這位早慧詩人的記憶。吳興華(1921-1966)十五歲開始發表詩作,一直到四十年代身處北平「淪陷區」,仍然創作不斷,佳篇疊出。他在1937年寫〈談詩選〉討論到陳世驤與艾克敦(Harold Acton)合譯的《現代中國詩選》;1938年以文言文撰寫〈《唐詩別裁》書後〉,當中可見他對詩學史上的唐宋之辨有深刻認識;1941年發表了後來被宋淇送到夏濟安主編的《文學雜誌》刊載的〈現在的新詩〉,同年完成以英文撰寫的燕京大學畢業論文〈現代西方批評方法在中國詩歌研究中的應用〉(“An Application of Modern Western Methods of Criticism To the Study of Chinese Poetry”),其論說深受蒂利亞德《詩的直與曲》(E. M. W. Tillyard, Poetry Direct and Oblique, 1934)的影響;1943年發表〈黎爾克的詩〉,1944年出版中德文對照的《黎爾克詩選》。五十年代以後因為大崩裂的時局影響,創作力開始枯竭;1966年於「文化大革命」死於非命。吳興華早年以現代文學創作為其志業,其詩學觀念結合中西,淵源有自而後多有新創,其流播影響更不止於一時一地。本文主要探索吳興華於上世紀三、四十年代之詩學觀念,尤其關注其背後的文學及文化資源,嘗試剖析自近代以來中西詩學觀念於華語文化地區之碰撞與交匯的其中一例。 Copyright © 2017 「情感與意象:現代語境中的實感與共感」學術會議.
Original language | Chinese (Traditional) |
---|---|
Publication status | Published - Oct 2017 |
Event | 「情感與意象:現代語境中的實感與共感」學術會議 - 國立臺灣大學, 臺北市, Taiwan, Province of China Duration: 11 Oct 2017 → 12 Oct 2017 |
Conference
Conference | 「情感與意象:現代語境中的實感與共感」學術會議 |
---|---|
Country/Territory | Taiwan, Province of China |
City | 臺北市 |
Period | 11/10/17 → 12/10/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