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族語言認同感還是學習動機是學習英語作為第二語言的動力?

甘志強

Research output: Chapter in Book/Report/Conference proceedingChapters

Abstract

本文將探索心理因素是否能處於優勢鼓動學生學習英語,並提出包括社會心理因素的理念架構來解釋及預測在澳洲的香港學生學習英語的成就。Gardner (1979) 假設如果學生表現認同目標語言的文化,他們的學習語言的動機會較抱著實用目的為佳。對語言地位的感受能影響語言的運用及對語言的態度。Giles, Bourhis及Taylor (1977) 提出同族語言認同感的概念,它是由具結構特色的變項組成,包括社經地位、人口組成比例、社會架構的支援等。Smolicz, Hudson及Secombe (1998) 提議危元文化政策是解決來澳洲移民的適應問題,一方面是由於他們對來自國家的家鄉感情及另一方面要適應在澳洲新大陸的生活。本文會報導247位就讀於悉尼大都會週末華文學校的華裔學生及628位就讀香港一般中、小學學生在學習英文的表現。分析包括他們在中、英文的表現與同族認同感、學習動機、學習態度、英語學習及英語使用的焦慮感等的變數。 Copyright © 2003 澳門大學.
Original languageChinese (Traditional)
Title of host publication教與學的改革和創新教育研討會論文集
Editors 梁成安
Place of Publication澳門
Publisher澳門大學及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教育暨青年局
Pages160-166
ISBN (Print)999372629X
Publication statusPublished - 2003

Citation

甘志強 (2003):同族語言認同感還是學習動機是學習英語作為第二語言的動力?輯於梁成安主編《教與學的改革和創新教育研討會論文集》,(頁 160-166),澳門,澳門大學及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教育暨青年局。

Keywords

  • 認同感
  • 第二語言學習
  • 學習動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