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stract
華語助詞「了」按其位置和功能,可大致分為表動作完成的「了1」和表事件變化的「了2」。兩個「了」都是第二語言學習者的難點,但學界對於哪個「了」先教並未有一致共識。前人提出的教學順序建議多以單一語料庫或者採用不一致的語法分類架構為依據。本文同時採用臺灣「TOCFL學習者語料庫」和中國大陸的「全球中介語語料庫」,以呂叔湘(1999)的八大「了」字結構為分類框架,考察英語為母語學習者助詞「了」的使用分佈及其偏誤情況。本文發現兩岸學習者語料庫在整體正誤分佈、「了」字句型的偏誤率和偏誤類型三方面,都沒有顯著差異。「了1」的偏誤率較「了2」高;「動+了1+賓」為最常使用的「了」字結構,同樣偏誤率也偏高,而偏誤類型大多為誤加。最後參考教學語法排序原則,並根據使用頻率、形式與語義複雜度、跨語言距離、結構依存、英語為母語學習者的偏誤率進行難易度排序。本文認為「了1」不但使用限制特別多,而且偏誤率也較高。故本文支持在初級階段可先對「了2」進行教學,但須同時在CEFR中的A2階段處理「了1」。前人之所以對「了1」、「了2」的教學順序有不同看法,很大程度上是學界忽略了「了」在跨語言能力水平間的等級劃分,且沒有考慮全面的排序參數所導致的。 Copyright © 2024 世界華語文教育學會.
Original language | Chinese (Traditional) |
---|---|
Pages (from-to) | 1-29 |
Journal | 華語文教學研究 |
Volume | 21 |
Issue number | 4 |
DOIs | |
Publication status | Published - Dec 2024 |
Citation
譚詠瑜和劉婧涵(2024):到底先教「了1」還是「了2」?從英語為母語者「了」字句的習得看教學排序之爭,《華語文教學研究》,21(4),頁1-29。Keywords
- 中介語
- 偏誤分析
- 教學語法
- 華語助詞
- 歐洲共同語言參考架構
- 學習者語料庫
- Alt. title: Reconsidering the pedagogical sequence of Mandarin particles le1 and le2: A corpus-based study on the usage of le by native English speakers
- CEFR
- Error analysis
- Interlanguage
- Learner corpus
- Mandarin particle
- Pedagogical gramm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