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stract
現代粵語的處所後綴是「-度」。「-度」可以用在指示詞「呢」或「嗰」後面,例如「呢度」(這裡)或「嗰度」(那裡),也可以用在存在義動詞/介詞「喺」後面,例如「喺度」(在這裡/那裡)。「喺度」還有體貌用法:「喺度+V」表進行體,例如「喺度睇電視」(在看電視)。「V+喺度」表持續體,例如「坐喺度」(坐著)。「-度」在十九世紀的粵語中並沒有出現,它的功能由另一個處所後綴「-處」來擔當。「處」的粵語發音是 cyu3,但是它用作處所後綴時,語音往往會弱化而變成 syu3,所以很多文獻都把它寫成「-嗻」。我們發現早期粵語「-處」的使用範圍比現代粵語「-度」更廣。本報告先看漢語處所後綴的特色,再通過分析早期粵語語料,探討「-處」的語言特性。 Copyright © 2021 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粵語研究中心.
Original language | Chinese (Traditional) |
---|---|
Publication status | Published - Mar 2021 |
Event | 早期粵語的研究現況和發展工作坊 - 香港中文大學, Hong Kong Duration: 27 Mar 2021 → 27 Mar 2021 |
Workshop
Workshop | 早期粵語的研究現況和發展工作坊 |
---|---|
Country/Territory | Hong Kong |
Period | 27/03/21 → 27/03/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