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與基督教對話的詮釋問題:阿部正雄的倒空的神

林永強

Research output: Contribution to journalArticlespeer-review

Abstract

本文旨於以阿部正雄 (1915-2006) 提出的倒空的神為例,研探佛教與基督教對話的詮釋問題。 阿部試圖以佛教的空和京都學派主張的「絕對無」詮釋基督教的神,從而開啟兩宗教的會通之門。阿部認為,據聖經所記,特別是腓立比書第二章五至八節,基督耶穌的道成肉身是透過自我否定,倒空其本有的神聖而完成的。這不單是一種活動,更加是神的本質。 筆者認為,有關神的本質此一論爭,不單牽涉實體與非實體的形而上學差異,更進一步透顯兩宗教對話方法學上的詮釋問題。本文會借用希克 (John Hick) 的比喻詮釋法──視道成肉身一事為比喻而非真實,從而展示基督教有關神的詮釋的開放性。並參考高達美 (Hans-Georg Gadamer) 的哲學詮釋學,藉以鞏固希克的理論。 Copyright © 2008 東亞經典與文化研究計畫.
Original languageChinese (Traditional)
Pages (from-to)113-144
Journal臺灣東亞文明研究學刊
Volume5
Issue number1
DOIs
Publication statusPublished - Jun 2008

Citation

林永強(2008):佛教與基督教對話的詮釋問題:阿部正雄的倒空的神,《臺灣東亞文明研究學刊》,5(1),頁113-144。

Keywords

  • 倒空的神
  • 實體主義
  • 非實體主義
  • 比喻詮釋法
  • 哲學詮釋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