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stract
「國際文憑小學課程」(Primary Years Program, 簡稱 PYP)是「國際文憑組織」(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 Organization, IBO)提供的國際標準化小學課程,適用於三到十二歲兒童,其課程包含五個基本要素:概念、知識、技能、態度和行動,強調所有學習都牽涉到語言,語言被認為是進行探究和產生理解的工具。同時,在以探究為本的課堂上,教師與幼兒共享對語言的運用,欣賞語言的功能和美感(IBO,2010)。
越來越多的研究證明,圖畫書是一種可以多元運用的教材。筆者認為藉由中文圖畫書教學,幼兒可以積累大量的字彙,同時亦發展出較精確的字彙和語法概念。對幼兒來說,當 PYP 課程建構的知識與自身的直接經驗(first-hand experience)相聯繫時,並不意味著幼兒不能從故事、圖畫書、環境中的文字、以及多媒體教學活動中獲取知識。
因此,本文採用個案研究法,重點探討以圖畫書為策略之幼稚教育階段中文課程設計、以及實施 PYP 課程的教學歷程,藉此瞭解 PYP 課程框架下的幼兒中文學習情況。本研究的參與者為一間香港某(IB)學校(幼稚園),從中文課程的教學理念、中文課程的實施、課堂觀察、教師訪談等方式進行資料分析。研究發現教師帶領幼兒閱讀圖畫書時,對話式閱讀模式及指讀策略能幫助幼兒增進圖和文字的概念,藉由課室言談對話的互動形式,可促進幼兒聆聽和語言推理的能力,從而發展句法概念和文本意識。同時,幼兒也會模仿圖畫書內的語句進行創意書寫活動,從而萌發書寫的慾望。最後,依據本次研究發現做出結論並建議未來可行的研究方向,盼望能給業界提供教學參考的依據。 Copyright © 2019 國際漢語教學研討會.
越來越多的研究證明,圖畫書是一種可以多元運用的教材。筆者認為藉由中文圖畫書教學,幼兒可以積累大量的字彙,同時亦發展出較精確的字彙和語法概念。對幼兒來說,當 PYP 課程建構的知識與自身的直接經驗(first-hand experience)相聯繫時,並不意味著幼兒不能從故事、圖畫書、環境中的文字、以及多媒體教學活動中獲取知識。
因此,本文採用個案研究法,重點探討以圖畫書為策略之幼稚教育階段中文課程設計、以及實施 PYP 課程的教學歷程,藉此瞭解 PYP 課程框架下的幼兒中文學習情況。本研究的參與者為一間香港某(IB)學校(幼稚園),從中文課程的教學理念、中文課程的實施、課堂觀察、教師訪談等方式進行資料分析。研究發現教師帶領幼兒閱讀圖畫書時,對話式閱讀模式及指讀策略能幫助幼兒增進圖和文字的概念,藉由課室言談對話的互動形式,可促進幼兒聆聽和語言推理的能力,從而發展句法概念和文本意識。同時,幼兒也會模仿圖畫書內的語句進行創意書寫活動,從而萌發書寫的慾望。最後,依據本次研究發現做出結論並建議未來可行的研究方向,盼望能給業界提供教學參考的依據。 Copyright © 2019 國際漢語教學研討會.
Original language | Chinese |
---|---|
Publication status | Published - Jul 2019 |
Event | 第五屆國際漢語教學研討會 = The Fif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eaching 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 - 香港教育大學, Hong Kong Duration: 26 Jul 2019 → 27 Jul 2019 |
Conference
Conference | 第五屆國際漢語教學研討會 = The Fif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eaching 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 |
---|---|
Country/Territory | Hong Kong |
Period | 26/07/19 → 27/07/19 |
Citation
劉雪沁和林浩昌 (2019年7月) :以圖畫書為策略之幼兒中文課程教學研究,論文發表於「第五屆國際漢語教學研討會」,香港教育大學,香港。Keywords
- 圖畫書
- 國際文憑小學課程
- 幼兒中文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