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stract
1994年7月,教育統籌委員會屬下的語文能力小組發表報告,其中一項建議為在中學會考的中國語文科增設普通話選考卷,目的是要把普通話納入正規的中國語文課內。次年7月,港督在施政報告中提出加強教授普通話和改善教學質素;教育署課程發展處正著手編定適用於各年級的新普通話課程。面對這種情況,語文教師對自我的普通話能力有甚麼要求?本研究即探討這個問題,並從教學語言能力要求的角度分析中文科教師普通話能力的結構。 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方法,問卷包括普通話的說話能力、聆聽能力、注音能力和朗讀能力四部分,共五十二項能力要求,研究對象逐一評定它們對一位中文科教師的重要性。研究結果顯示中、小學中文科教師對普通話能力要求不同;另外,不同教學年資和年齡的老師,對為中文科教師舉辦的普通話課程應包括的範疇,也有不同的看法。研究者根據這些結果,對相關的培訓課程提出了一些建議。 Copyright © 1996 The Chineses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Original language | Chinese (Traditional) |
---|---|
Pages (from-to) | 57-80 |
Journal | 教育學報 |
Volume | 24 |
Issue number | 2 |
Publication status | Published - Dec 1996 |
Citation
張國松和何偉傑(1996):中文科教師普通話能力研究,《教育學報》,24(2),頁57-80。Keywords
- 中文科教師
- 普通話能力
- 普通話課程
- Alt. title: A study of Chinese language teachers' proficiency in Putonghua